因為創業者訪談的緣故,這已經是第三次和碩乙的同學們meeting了。
從第一次訪談問題確認,訪談之後又兩次的逐字稿討論,目前表定的還有下禮拜六的第二次訪談,禮拜天的逐字稿分析,
對這門課的loading這群學生的積極除了事先閱讀之外,還利用了一整個禮拜天的太陽和月亮,奮戰到底,
隔天還要把今天討論事項整理編排,寄送給組員最最後確認才能宣告完成,
實在讓我不忍心要他們繼續做文本,眼見都耗到九點了,趕他們回家睡覺吧,這群人明天還得上班呢...
參加他們meeting的好處是這群同學裡有位漢來飯店的副理,享用「高級」餐點八折喔,
哇哈,哇哈哈,後悔你們挑錯組了吧,八折啦怎樣!漢來啦!
---------------------------------------------------------------------------------------------------
當然,我出現的重點是為了訪談,不是為了吃!
好不容易創業者願意給我們百忙中的一點時間,在這種一秒鐘可能幾十萬上下的時代,更應該由衷的感謝。
別忘了人家賣的可是豪宅,一個承諾就是萬來萬去的,壓力大呀~
所以訪談的問題得好好推敲,希望可以達到「存而不論」「見樹又見林」的效果,
不過怎麼解釋那樣的境界對我這種嘴巴笨的人來說,很難,對同學們來說,也很虛...不不,應該說是超虛的,
太過摸不著邊際了,我總不能搬出莊子跟魚的故事來吧
然後,我突然想起劉老師,約翰,這真是太神奇了(老是叫傑克,傑克也要放個假吧)
我想起劉老師說的:「結構主義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我們都可以找到ㄧ個結構去了解它,
而這種結構是永恆,普世皆存的。
後結構卻認為世上哪有什麼普遍,哪有相同的次序和個人,
他們將現象拆解,用不同的角度理解世界存在的形式...」
所以我想到了拆解,就想到用漢來高級餐點的碗公來加以解釋,
碗公為什麼是碗公?不是因為我們學習的知識很認識論告訴我這是碗公,
而是因為從碗公形成的過程到我肚子餓這一連串裡裡外外的累積經驗告訴我,
我需要一個容器承裝我白花花的銀子買來的食物填飽我的肚子,
經驗也告訴我,我要一個寬口徑的容器才能方便我食用讓我喝湯不會掉到褲子上,
飯店的經驗也告訴漢來服務員(註:這是中國用詞),
他需要一個寬口徑的容器才能方便他承裝販賣食物方便我吃飯喝湯
於是碗公他是碗公,裡裡外外的「經驗交錯」成為碗公...
這大概是拆解與存而不論吧。
把一個現象拆解出不同的特性而不是套入刻板一致的模型(disordering),
對一個現象抱持存有的完整呈現而後進行流變的系落安排(ordering),
這樣好像勉強有一點唯物論的感覺,
也勉勉強強搬出劉老師,扯到了一點德勒茲了吧,
( 這樣好像小時候的作文一定要出現蔣公一樣,幽靈哪~)
哇哈哈,我又哇哈哈哈了一次,
感覺有點智障了...所以說,研究是一條不歸路啊.............
我先聲明,高級餐點是我的血汗錢,我沒有凹同學......